原标题:儿童性交易?这电影尺度才是今年最大

时光撰稿人 | 南野文

邪典电影老饕。

今年北美的暑期档,在《芭比》和《奥本海默》激烈鏖战之际,一部小成本犯罪片杀出重围,成为票房黑马。

这便是吉姆·卡维泽主演的新片《自由之声》,该片以1450万美元成本博得2.3亿美元票房,大获成功。

《自由之声》

值得玩味的是,《自由之声》在烂番茄网站上评价两极分化,影评人大多持贬低态度,新鲜度只有58%;而普通观众对此大加赞赏,爆米花指数高达99%。

一部电影,引起的分歧为何如此之大?

今天时光君就来聊聊,《自由之声》到底讲了什么故事?它凭什么用小成本博得高票房?

黑暗的儿童性交易

女孩萝西奥在家欢快地唱着曲子,一声敲门,打断了她。

走进来的时髦女人向萝西奥兜售着明星梦,那光鲜亮丽的未来和收入不菲的职业,让萝西奥和她父亲宛如梦中。

年幼的萝西奥和更幼小的弟弟米格尔,被带到一间工作室拍照。

可等萝西奥的父亲下班来接儿女时,屋内空空。

这会儿他才恍然大悟,萝西奥和米格尔被人贩子拐走,此生可能再也见不到了。

这就是《自由之声》的开头,一个让普通老百姓防不胜防的圈套。

在随后一组真实的蒙太奇画面中,监视器里那些被强行拐走的儿童,更是数不胜数。

男主角提姆,在如此令人绝望的背景下登场。作为国土安全局的特工,提姆专门监视和逮捕上传儿童淫秽视频的罪犯。

虽然他恪尽职责,逮捕过288个恋童癖,但他几乎解救不了那些被拐儿童。

良心的挣扎,促使提姆计上心头。他伪装成恋童癖,和罪犯混成“同道中人”,再从后者口中套出那些被贩卖的儿童。

果不其然,提姆用这种手法,找到了一位失踪许久的男孩,而他正是米格尔。

拯救米格尔并不是提姆的终点,而是起点。

从此开始,他下定决定,无论付出多少代价,一定将可怜的萝西奥救出魔窟。

影片以提姆找寻萝西奥为主线,讲述他深入拉美等国的危险之地,和当地警方、人道主义者,甚至是富可敌国的财阀合作,通过设下陷阱,钓到更多从事儿童性交易的罪犯,让那些饱受摧残的孩子重获自由的故事。

当我们看到电影高潮部分,提姆伪装成医生,潜入极度危险的叛军老巢,从全副武装的犯罪分子身边,将萝西奥安全带出,送到父亲和米格尔身边时,以为这不过是类似《飓风营救》式的虚构故事,实际上《自由之声》改编自真人真事。

吉姆·卡维泽饰演的男主角,不管是名字,还是传奇经历,都几乎原样复刻现实中的提姆·巴拉德。

这位勇敢的斗士,在2013年创立了非盈利组织“O.U.R.”,致力于拯救儿童性交易犯罪中的受害者。

截至目前,他带领团队已经让数千名儿童摆脱魔掌。在他和妻子养育的九个孩子中,就有两名是他拯救过的受害者。

题材破圈,水准平平

其实早在2015年,《自由之声》的剧本就启动创作。

彼时,作为角色原型的提姆·巴拉德,点名想让吉姆·卡维泽饰演他,后者在2002年的《新基督山伯爵》里的表演,让巴拉德印象深刻。

事后,卡维泽表示,《自由之声》对其演艺生涯的重要性,仅次于《耶稣受难记》。

2018年,本片在哥伦比亚的卡塔赫纳开拍,不久便杀青,年底前就制作完成。彼时,出品《自由之声》的天使工作室,将发行权卖给了福斯公司,不料等福斯被迪士尼收购后,影片被一再搁置。

这让天使工作室不得不从迪士尼手里,重新买回电影的发行权,并且在网上众筹了500万美元的宣发费,这才让被搁置五年之久的《自由之声》得以上映。

不得不说,很多观众在看到电影里的犯罪桥段,以及整个儿童性交易产业链时都大为震撼。

这些出身贫寒的拉美国家的孩子,在受到明星梦的诱惑后,被父母们纷纷送到工作室拍照。

父母一走,犯罪分子便拍摄带有色情意味的肖像,用来作为下一道贩卖流程的“菜单”。

随后,这些人诓骗孩子去海滩,实则是将他们运到码头集装箱,派送到其他国家交易。孩子们往往几天内没吃没喝,在暗无天日的集装箱里惊恐失措。

等货箱一开,就会被猥琐的掮客挑选,买来作为“货源”,开始一次又一次的转手倒卖。

像提姆一直寻找的女孩萝西奥,便被转卖到不同的恋童犯手中,受尽折磨,差点身陷地狱,无法脱身。

对于任何观众而言,看到儿童沦为性交易对象,无疑会被戳中最敏感的神经。

片中虽然没有任何大尺度画面,但每每出现孩子和那些禽兽共处一室时,都会让人出乎本能的恶心和愤怒。

正因如此,本片在北美一经公映,就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而片方顺势推出的一条宣传策略,更是让票房立马激增。

这便是“Pay It Forward”,即当你购买电影票后,可以再支付另一张影票的钱,请下一个人看片,让那些没有经济能力的人,看到电影里所揭露的丑恶现象。

据发行商称,《自由之声》首日1420万美元的票房中,就有260万美元是人们以“Pay It Forward”贡献的。

不过话说回来,该片虽像暑期档票房火爆的《孤注一掷》,靠罕见的犯罪题材取胜,但影片质量着实平平。

男主角提姆,从一个国土安全局的特工,到不顾一切拯救女孩的英雄,期间经历的性格蜕变缺乏说服力。

不仅如此,他每一次营救行动的策划、执行,也都草率马虎。

尤其是高潮戏里,提姆独闯龙潭,在丛林深处找到萝西奥时,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从一群穷凶极恶的叛军手里逃出生天,简直过于儿戏。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本片尽管能让不少观众买账,却很难在烂番茄新鲜度拿到及格分。

故事远没拍完

其实,有关未成年人遭受性侵犯的电影,并不再少数。

美国的《信笺故事》、法国的《不能说的游戏》,都是以个体在童年或少年时遭受性侵却不自知,待成年之后,记忆里的创伤开始涌现为模式,呈现的是“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式的噩梦。

而在《熔炉》和《聚焦》这一类电影里,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加以披露,并且以外来老师、报社记者作为第三视角,带领观众审视和批判整个体制性的“恶”。

但不管如何,以上这两类电影所聚焦的犯罪,还只存在于隐蔽性的私人或群体之中,尚未形成利益输送的“产业链”。

正因如此,我们对这类电影的反思态度,还只是停留在人性之恶的层面。

但《自由之声》不同,它已不再是未成年人遭受性侵这样的范畴,而是将儿童贩卖和性交易这两种最丑恶的现象叠加在一起,形成了阶层之恶。

它让时光君想起了两部纪录片——《女孩们》和《杰弗里·爱泼斯坦:肮脏的财富》。

前者聚焦于ISIS组织,将信仰雅兹迪教派的年轻女孩抓来当做性奴,作为商品售卖,流转于不同的武装分子之手。

而后者向我们揭露,爱泼斯坦这位肮脏的商人,用一座“萝莉岛”服务于那些权贵阶层,让他们为自己的金钱帝国卖力。

在这两部纪录片里,你会发现处于底层的个体,在权力上位者面前毫无尊严可言。

《自由之声》显然只是戳破了冰山一角,在影片最后亮出的数据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每年全球人口贩卖的利润约为1500亿美元,美国是最大的人口贩卖目的地之一,也是最大的儿童色情消费国之一。

今天全世界奴隶人数史无前例,甚至多于奴隶制合法的时代,其中数百万奴隶是被拐卖的儿童。

这才是最毛骨悚人,也未曾被搬上大银幕的真实故事。

-END-

往期精选回顾

神级黑帮片,太狠了!

韩国电影界的「金童玉女」,又杀疯了

更多

猜你喜欢

104
959
383
58
999
756
565
257
543
554
更多

相关热播

544
513
71
699
138
485
945
950
524
405

影片评论

首页

电影

电视剧

综艺

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