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直播,又出事故了。

近日,侯明昊、陈都灵、田嘉瑞三位主演为宣传新剧《大梦归离》开启直播。不料陈都灵的直播环境中突然传来吼叫声,把正在连线的其他演员吓出了惊讶的表情。

一时间,艺人和团队的关系又被摆上台面,成了热门话题。

任职于艺人团队的工作人员,除了陷入不断与粉丝博弈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有限的预算内产出无限的创意。显然,内娱还没找到完美的应对之策。

意外or剧本

10月29日晚,《大梦归离》主演连线直播。原本只是常规的剧宣模式,但过程中出现了意外情况。

正式直播开始后,陈都灵冲镜头外说了一句“在连线呢”,而后便摘下耳机,起身离开直播画面。几秒后,直播中传来工作人员的吼叫声,内容疑似是“你别在镜头里面过,烦死我了你这一天”,情绪激动。

不止同框的侯明昊、田嘉瑞错愕了,观看直播的粉丝也十分震惊。

随着事件的发酵,第二天,陈都灵工作室发布道歉微博,承认吼人行为,并称发脾气的是团队的工作人员,因为直播出现了问题才会情绪不佳。

具体的情况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经历了宣发模式的调整和更新,剧宣直播对艺人团队来说,应该驾轻就熟,为何还会因此发脾气,以至于影响艺人呢?

“如果是直播这种工作,剧方应该会给台本按照流程去做就好了。一般配合剧宣直播的话,我们都会提前一天试播,安排工作人员提前一天,或者提前几天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使用同样的灯光去试一遍。等到直播当天,会提前一小时看能不能再试一次。”艺宣Mona告诉搜狐娱乐,艺人团队在直播之前需要做的准备就是试光、试播。

不过也可能出现特殊情况。“艺人没时间或者不愿意参与的话,只有工作人员试播也白搭。因为工作人员的肤色和艺人肯定不太一样,一旦差距很大,灯光和布景就白搭了,还得推翻了重新调试。”

同行视角如此,但粉圈却有不一样的理解。

某流量大粉安迪推测,团队之所以“设计”这个小插曲,是为了给艺人一个惹人怜爱的人设。“弄点小插曲,营造一个可怜人设,让人怜爱一下。”

对此,也有艺宣表示赞同。艺宣维维认为:“直播事件并不算负面,对艺人来说,口碑没受到影响,只是团队人员的问题,绝大多数网友都会怜爱艺人。”

不过,以上也都只是猜测。

抛开“事件策划”的可能性,回归本质,这就是艺人团队的工作模式出现问题。

“一方面,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处理好直播出现的技术问题,是业务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不管是对艺人发脾气,还是当着艺人的面发脾气,都不合适。”Mona说。

营销内卷,考验团队

这不是粉丝第一次不满艺人团队的言行了。

虞书欣工作室在粉丝控诉之下重组;赵露思粉丝后援会停更抗议工作室行为;时代少年团的粉丝更是多次带工作人员大名指责公司。

种种迹象表明,在内娱似乎存在这样一条规律:工作人员的存在感越强,越容易引发矛盾。

不过,虽然粉丝格外关注艺人团队的工作人员,但对于团队的真实工作模式了解甚少。

营销内卷,已是业内的老生常谈。

选角、路透的曝光,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大量关注,助推宣传生态从常规的备播阶段开始,改成了提前介入、长线推广。

在这种情况下,艺人在剧宣期雇用外包宣传团队也已经成为常规操作。外包宣传介入后,从想法到策划都有可能与原宣传团队存在异议,产生一定的沟通成本。

当然,这笔沟通成本与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的外包费用来说,还是相对可接受的。因此,做好沟通配合,就成了配合顺利的关键。

经纪人阿科认为,艺人团队是一个讲究配合的工作群组。“工作人员相互提需求,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艺宣Mona也赞同这种说法:“大家都是同事关系,就能正常把这个活儿对通顺了,已经很不容易了。”

按部就班地完成宣传计划或许不难,但普通的策划和创意已经跟不上内娱的速度了。

“大家其实还是选图,选内容的很少。”Mona总结整体的状况是“没有选内容”。

Mona发现,现在的小花、小生,大部分工作室重点都是发美照,“要不就是剧照,要不就是营业图。都是很模式化的一些图。”

极少部分的团队还在“卷”内容。

“有些艺人团队能明显感觉到是在做内容的。我在找参考、想创意的时候,大多也会参考这些团队的产出。”Mona给自己设定的要求是,最起码每次的图在版式、角度方面都是不一样的。

对宣传来说,要“卷”自己,更要“卷”艺人。

艺人的配合程度,直接决定了内容能否顺利产出。“大部分的小花营业,都只是发发行程图、预告图、剧照、写真。配合的可能会发一点点花絮,拍一些抖音。从内容,或者人设的丰富程度上来看,都很单一。”

情绪价值or专业价值

虽然外包增加了人手,但并不意味着宣传的工作量减少了。

在艺宣斤斤看来,艺人团队,尤其是自己所选择的宣传这一工种,提供的“情绪价值”大于专业宣传服务。

这里提到的情绪价值,指的是工作人员影响艺人情绪的能力。按照斤斤的说法,艺人的情绪问题得到解决,比上几个热搜更重要。

“我前公司就有这样的例子。”斤斤透露,前公司某男明星特别重视旗下一个小宣传,觉得她有趣、有想法,很能提供情绪价值,甚至还在公开社交平台多次提及她。但同事们并不觉得该宣传业务能力有多出众。

在小宣传要被调职的时候,艺人主动提出要让她升职做自己的经纪人。该事件在业内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在公司也引发了不少风言风语。

虽然最后男明星的提议没实现,但其对情绪价值的重视,可见一斑。

大多数情况下,艺人要求情绪价值。极端情况下,工作人员也需要艺人提供情绪价值。

艺宣维维曾经在某外包营销公司任职,她透露,当时负责某艺人宣传的外包公司老板话语权很大,在与经纪公司意见不合的时候也会发脾气、闹情绪。“艺人有时候为了大家都不尴尬,会主动去哄哄我老板。”

在行业内部,这或许并不是个例。

平台流量加持、热搜战报刷屏的趋势下,业内对营销宣传的关注度相比之前是有显著提升的。

有的艺人怒砸几百万营销,配合大剧“预制”爆相;有的艺人私下互相打听,最终选择了某合作男流量的爆剧外包团队;有的艺人指名道姓要某个宣传团队,完全复刻圈内顶流的宣传效果。

即便艺人看起来更重视热搜了,但并不意味着艺人宣传地位的提高,或宣传的价值被认可了。

斤斤科普道,艺人团队的架构是经纪人+商务+宣传。“经纪跟商务都是帮艺人赚钱的,宣传是帮他花钱的。你觉得能有多高呢?”

斤斤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艺人宣传所面临的处境——从本质上来说,宣传这一工种所负责的内容就是在有限的预算内搞定宣传渠道、宣传内容,完成宣传计划。

“如果有人花你的钱,做得再好,你也会觉得是应该的。因为你付费了啊。”斤斤说。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更多

猜你喜欢

455
800
822
796
777
601
325
234
987
954
更多

相关热播

544
513
71
699
138
485
945
950
524
405

影片评论

首页

电影

电视剧

综艺

动漫